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亟待挖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29 来源:玻璃工业网 浏览次数:746
核心提示: 曾经风光无限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今年开年不利,它一方面首次失宠于国家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
      曾经风光无限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今年开年不利,它一方面首次失宠于国家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另一方面,美国对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双重夹击之下,这个行业的未来令人担忧。
  
  日前工信部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关于太阳能的发展目标清晰可见:“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适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要求,同时积极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要。
  
  让众多相关企业惊喜的是,规划重点提道:“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只是现实看上去比蓝图要惨烈得多。
  
  对于国内而言,太阳能光伏首次失宠国家政策。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草案中表示,“制止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盲目扩张”,之后尽管在企业联名建议下,修改成:“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而在这之前的9年时间里,“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类似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用语。这次没有了。”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对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太阳能行业从未面临如此复杂的国际局势。”这是皇明太阳能公司董事长黄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当然,这已是众多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共同焦虑。更骇人听闻的是,国内某光伏企业向记者透露,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大背景下,太阳能行业可能要遭遇毁灭性打击。
  
  内忧外患加剧行业窘境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曾引发了太阳能行业的大震荡。
  
  记者仔细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后发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段中谈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
  
  这正是症结所在。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公司董事长黄鸣认为,“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这句话,有可能引起社会误解,误导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导向和决心。
  
  之后,黄鸣起草了一份“关于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一句修改的建议”,希望国家能将这部分改写成防止某些环节的盲目扩张。
  
  据记者了解,之后根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涉及太阳能产业这部分内容被修改为“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
  
  只是让黄鸣在内的从业者多少有些失落的是,报告中没有提“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等产业。“在过去9年里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太阳能行业几乎都有"大力发展"的字眼”。
  
  “中央的态度转变已经很明显,很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些太阳能光伏企业会逐步退出市场。”一位业内研究员的言语极其谨慎,当记者问及“僵局还会维持多长时间”时,该人士表示,“肯定不会太久。”
  
  让整个行业焦头烂额的还有国际环境的压力。
  
  日前,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反补贴初步裁决的结果,税率为2.90%至4.73%,虽然这一初裁结果远低于业界先前20%至30%的预期,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基于此,相关业内人士指出,这个结果等于裁定“有罪”了,认定中国光伏企业接受政府补贴了。更进一步讲,如果有这样一种认定,之后将在5月16日公布的关于此案的反倾销税率会更重。比反补贴的惩罚性关税要高得多。
  
  该人士表示:“两者合起来,将对中国光伏企业出口美国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最为可怕的是,如果欧盟也效仿美国搞"双反",这对中国光伏企业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现实的问题是,光伏产业是一个两头在外的产业,以前绝大多数原料、多晶硅依赖进口,绝大多数的产品必须要销往国外。
  
  “一旦西方国家对中国启动非市场经济国家关税壁垒,对各行各业可以说是全面的、灾难性的。这一天早晚要来。”
  
  国内市场亟待挖掘
  
  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整个光伏行业在去年就已经遭遇行业之冬。除了最上游的多晶硅的产量还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之外,其他的诸如硅片、电池、组件等的产能是过剩的,已经超出了需求量。这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此外,太阳能光伏产业今年供过于求的大环境不变,加上德国提前大砍补助,导致4月起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报价恐将开始下滑。研调机构Solarbuzz近日也提出警讯,今年太阳能组件的价格恐将下滑29%,而从今年起的5年之内,累计跌幅将达43%至53%之多。
  
  对于当前出现的由于产能过剩造成的困境,相关企业负责人称,有些盲目进入光伏行业的小企业,由于技术落后、成本高等原因遭到淘汰是市场规律,这是没办法避免的。对于其他企业来讲,要进一步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帮助企业应对困境,毕竟新能源是个朝阳产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目前业内普遍存在一种说法就是:中国太阳能产能过剩,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市场尚未打开。据了解,目前中国国内生产的太阳能,有90%出口到国外,只有10%是留在国内用。
  
  为什么中国太阳能大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呢?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认为,主要是因为欧盟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对发展太阳能有政府补助的政策,而我国太阳能利用仍然面临着电价过高和政策配套不够的问题。
  
  在包括黄鸣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渴望,政府对太阳能行业正确引导、改革。黄认为,正确的改革应该多放在研发,提高国家在这个行业里的科技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可以不向太阳能企业投入,但应该向课题组、企业研究机构、商业模式研究机构或者产业形态研究机构投入。
  
  为此,黄鸣建议,要科学发展新能源,继续大力支持和推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应防止这些产业某些环节的盲目扩张。为此,应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
  
  对此,工信部制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亦有体现。记者发现规划关于主要任务一栏中谈道:推动工艺技术进步,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国产设备和集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水平;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促进光伏产品应用,扩大光伏发电市场、完善光伏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政策措施亦重点提及:提升光伏能源地位,加强产业战略部署;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着力实施统筹规划,推进产业合理布局;积极培育多样化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检测认证、监测制度建设;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