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技术创新才是光伏产业“复活”秘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2 来源:人民政协网 浏览次数:689
核心提示:对于众多光伏企业来说,2012年绝对是个寒冬:无锡尚德“破产”,多晶硅企业大批停产,与此同时,美国的双反更使得这个行业雪上加霜,众多企业陷入困境。
      对于众多光伏企业来说,2012年绝对是个寒冬:无锡尚德“破产”,多晶硅企业大批停产,与此同时,美国的双反更使得这个行业雪上加霜,众多企业陷入困境。在经过将近一年的调整之后,伴随着中国贸易争端的和解和国内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我国光伏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曙光,市场有望再次爆发。
  
  在日前举行的“2013光伏领袖峰会”上,众多业内人士表示,光伏产业虽然曙光乍现,但要真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依然任重而道远。要不再受制于人,唯一的出路在于技术进步,也只有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引领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遭遇寒冬
  
  已经过去的2012年,注定是光伏发展历史上最值得铭记的一年。从最初的美国挑起“双反”,到后来的欧洲加入贸易战阵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恶化,光伏生产企业出现破产倒闭,随着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商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整,整个光伏行业进入“寒冬”。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处长孙健在当天的光伏领袖峰会上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国光伏产业的对外依存度过高。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光伏行业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即晶硅原材料的供应主要由海外控制,光伏产品的终端市场也主要由海外提供。不仅如此,中国光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也在海外。
  
  资料显示,两年前中国光伏产品90%出口,集中在欧、美两个市场,其中美国占了20%,欧盟占了接近70%。
  
  除此之外,在光伏行业备受诟病的还有自身的盲目扩张、产能过剩。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都在发展光伏产业,有100多个城市已经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全国在光伏领域有2000家企业,其中1000多家是组件生产企业。2012年,多晶硅、电池片和电池组件持续下滑,我国90%的多晶硅企业停产,电池片和电池片组件生产企业则是生产多少就亏损多少。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为此曾表示这些数据均表明很多光伏企业投资并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决策基础上,更多的是受短期利益的驱动,缺乏对产业技术特点的分析,把一个技术性很强、市场风险很大的产业作为一个普通的行业来进行投资,所以现在光伏产业出现的状况是在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际市场的大门逐渐关闭,国内市场却还没有培育起来,使本身就已产能过剩的中国光伏企业生存极为困难。
  
  曙光乍现
  
  “刚刚过去的几年里,光伏行业的发展有成就也有错误,我觉得这就像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现在,青春期已过,将进入稳定发展的青年期。进入青年期的光伏行业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天合光能集团董事长高纪凡说。
  
  事实上,为了给处在青年期的光伏产业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不断加大对光伏应用的支持力度。2012年,先后启动两批“金太阳”示范工程,发布《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等举措。
  
  今年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拟推六项措施直指困扰光伏行业的发电量收购、补贴发放不到位、融资困难等问题。这也是国务院层面罕见地为一个行业出台具体政策,意味着政府对光伏行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先后出台关于项目管理、电价、税收等配套政策。
  
  日前,中国银监会印发《促进银行业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一位光伏行业专家表示,随着行业不断复苏,以及《促进银行业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措施的落实,企业贷款情况应该会逐步改善。分析人士指出,去年还处在“寒冬期”的光伏产业今年迎来了曙光,市场对于光伏概念股的参与热情或重新被点燃。
  
  在一系列优惠措施的激励下,国内众多光伏企业也不断谋求变局,开始将触角伸到下游,其中光伏电站开发就格外受青睐。在政府扩大光伏发电规模计划的吸引下,中国光伏企业纷纷重返本土市场。据报道,华能集团、招商新能源集团等国有电力企业及顺风光电、英利绿色能源、晶澳太阳能等已经掀起了争夺战。
  
  在众多利好因素的帮助下,我国光伏行业的市场格局在不断发生改变。“今年1到9月份我们对欧盟的出口所占的份额,从过去的70%多到现在不到30%,对美国的出口从过去接近20%,现在10%多一些。同时,其他新兴国家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比如日本、印度、南非等等。我们的光伏出口已经从过去的欧美集中过渡为如今平衡发展的一个格局,这样的格局对今后光伏行业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王贵清说。
  
  Solarbuzz高级分析师廉锐表示,中国2013年新增光伏组件安装量8.5-9GW,增量居全球首位。2014年全球光伏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装机将比2013年增长20%左右,增量达到42GW。
  
  技术创新是王道
  
  尽管光伏产业的曙光乍现,但专家表示,要真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依然任重而道远。
  
  杜邦电子与通讯事业部大中国区总裁郑宪志在会上表示,只有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引领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动力源于不断的技术进步。尽管降低成本是最为直接的竞争手段,但着眼长期发展,技术领先仍是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技术水平终将决定市场地位。”郑宪志说。
  
  在全球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促进绿色自能增长、振兴实体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而经历过寒冬的光伏企业也渐渐明白产业的实力最终取决于自身的创新能力,不少企业纷纷推出科技创新战略,增加研发人力和财力,使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保利协鑫的吴亮告诉记者,保利协鑫近年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断研发完全自主的新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通过技术改进不断提高多晶硅的转换效率,从过去的只有15%~16%的水平提高到目前18%的水平。
  
  日前发布的《2013中国光伏发展报告》显示,光伏产业作为迅速发展大的新兴产业,技术更新速度快,电池片、多晶硅等产业环节均不乏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实现‘赢家通吃’的跨越式发展案例。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提升电池效率、简化生产流程,实现新技术产业化,将为企业创造强大而持久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技术突破显得尤为迫切。光伏产品转换效率的提升可以直接降低度电成本,组件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度电成本可以下降5%~7%,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改变产业格局的光伏新技术出现。另一个制约光伏发展的还有储能技术。目前仍由德国引领,一旦储能成本显著下降,将完全改变光伏市场目前的发展速度。”专家表示。
  
  但是,更有人士看好中国光伏的未来发展,认为中国正在进行中的光伏革命会让中国“领先一把”。
  
  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薄膜企业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近日发表了其新书《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在这本备受关注的书中,李河君认为一场由互联网与新能源相结合而催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必将来临,其核心就是新能源革命,而光伏就是新能源革命的关键。伴随着太阳能产业的全球整合、新的技术突破、装备的持续升级,太阳能大规模应用的时代已经到来。由于中国具有战略、技术、人才、成本、制度、政策等十大优势,中国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巨大的机遇,从而在全球“领先一把”。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