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绿色”与“环保”是企业的长期投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26 来源:中国建材报 浏览次数:573
核心提示: 如果说当前哪些词汇可以影响玻璃行业的发展态势,“环保”与“绿色”当仁不让。不论是玻璃原片生产企业,还是深加工玻璃企业
      如果说当前哪些词汇可以影响玻璃行业的发展态势,“环保”与“绿色”当仁不让。不论是玻璃原片生产企业,还是深加工玻璃企业,对“绿色”与“环保”的重视就是对企业发展的长期投资。而伴随着环保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强,生产成本上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在这一大环境下,玻璃企业应如何应对?前方的路又应何去何从?为此,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玻璃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夏卫文、中材国际玻璃工程设计院院长干皆康和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毅。
  记者:您如何看待玻璃行业转型升级和环保政策这个大环境给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
  夏卫文:不论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短缺,还是环保政策促使玻璃企业置换燃料装置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毋庸置疑都会对玻璃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生存压力,这也是所谓的弊端。当然,在目前这种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市场竞争所引起的生存压力上升,是必然的一种现象。这也就引起了有利的一个方面,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事实上,这也应是政府为之所努力的方向,通过引导每一个企业承担环保责任,来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同时也使竞争更有序。
  干皆康:我认为,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利大于弊,利是长远的、弊则是暂时的。虽然玻璃行业属于传统制造业,但其产品不可替代且行业生命周期是长远的,既然进入了这个行业,企业就应有长远打算。
  从全球的角度看,我国玻璃行业企业分散、集中度较低,尽管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位列世界第一,却是大而不强,技术水平也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玻璃行业面临着产业升级的严峻形势,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我认为,玻璃行业产业升级发展所带来的成本上升不应回避,这也是我们成为玻璃产业强国的必经之路。
  蒋毅:环保政策的趋严要求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减少排放,这肯定会给包括玻璃行业在内的很多行业带来一定的发展压力,造成相关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就玻璃企业而言,我认为,一方面玻璃行业本身就是能耗大户,另一方面又是相对产能过剩的行业,所以其面临的压力就更大一些。但同时,这是压力也是动力,可以促使企业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升级,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针对当前的发展环境,您认为企业应该采取哪些举措来应对?
  夏卫文: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发挥品牌优势等差异化的竞争,来使得自己生产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要。当然,这对于一些实力不足的微小企业而言,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然而,在环保和去产能化这条道路上,一些无法参与竞争的企业,自然而然会被淘汰,如果政府一味地保护他们也是违背市场规律的。
  事实上,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各自有其优势。例如,大企业的资金链和市场占有率更强,小企业则机制更为灵活,因此应该给予自身明确的定位。当前,我认为,混合所有制就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可以提高玻璃产业的集中度,通过行业发展从无序走到有序。
  干皆康:从我工作的角度来看,首要的应对措施应是对技术的提升,通过技术提升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产品品种;降低原燃材料消耗及人工成本。这样以来,必然就可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市场范围;其次则是伴随环保方面法律法规的强制执行,玻璃行业通过产业升级逐步提高行业的进入门坎,使所有的企业在同一市场竞争的起跑线上,形成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优胜劣汰,进而倒逼一些落后企业主动进行技术提升,促使玻璃行业逐步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蒋毅: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特别是绿色建筑的提出,都将推动对绿色建材的需求。对于玻璃行业而言,则是推出绿色玻璃以及对相关标准的制定。玻璃企业要想在这样一个变革当中寻求发展,就需要提供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样这也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是价格的比拼,更多的是服务与技术之间的竞争,这也就要求我们淘汰落后的产品和产能。
  作为玻璃深加工企业,玻璃原片的价格上升肯定会造成一定的成本增加,但正如我上述所说,通过提高技术和附加值以及对环保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来生产绿色玻璃,是一个毋容置疑的方式。而我们也正研究更多的方法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消化成本的增加。
  记者:在您看来,我国玻璃行业与国外玻璃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差距?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夏卫文:事实上,国外对产品质量和行业本身环保的要求很高,在这点上,我们仍然有一定差距。除此之外,我国玻璃原片的质量与国外也存在一定差距。国外玻璃行业在成本控制和技术方面是走在我们前面的,其对于产品质量和品牌内涵的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虽然说当前我国玻璃行业产能过剩,但这只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的产能并不过剩。
  干皆康:浮法玻璃生产线国际上最早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皮尔金顿公司,中国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洛阳玻璃厂,1981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并命名为中国洛阳浮法技术。从时间上来看,我们比国外晚了约20年~30年左右;从全球的角度看,多年来,世界上四大玻璃生产企业即日本的板硝子集团(NSG)、旭硝子集团(AGC)、法国的圣戈班集团和美国的加迪安工业公司,一直在保持着技术领先水平,并垄断着全球优质浮法玻璃和汽车原装玻璃的绝大部分市场。因此,技术上的差距仍是我国和国际上的一个关键点。
  而对于环保问题,发达国家也早已引起高度重视,其至少比我们提前15年实现了我们现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美国为例,他们主要在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源头控制,所有的生产线均采用清洁燃料——天然气作为燃料和推广全(纯)氧燃烧技术;二是排放控制,如美国PPG公司2000年前在其本土的玻璃工厂就都采用了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装置。正因此,我国玻璃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应重视行业升级和环保问题。
  蒋毅:玻璃原片在生产过程中能耗高、污染排放大,而这也肯定是国外玻璃行业经历过的一个阶段,只不过他们已经采取更合理的方式进行了化解,这就与技术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我们新立基在生产过程中一直所追求的就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这些不仅是尖端产品也是绿色产品。而要与国际接轨,就需要发展壮大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客观来说,这对社会在节能减排方面也是有贡献的。
  记者:请您对玻璃行业在2014年或者更长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进行一个展望。
  夏卫文:从长远来看,我国城镇化规划刚刚出台,这对于建材行业以及玻璃行业是一个利好;从今年来看,玻璃行业的产能较去年仍有一些提升,而面对整个经济下滑的风险和去产能化这样一个过程,我认为,2014年应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主要是指在技术上的突破。那么,环保政策则可以看成是一个挑战,首先,在燃料改造方面需要企业加大投入;其次,国家发布的能耗标准、环保排放的限额标准、技术标准以及市场准入条件都会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如果政府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来治理,那么这个进程肯定会加快。当然作为协会,我们也会帮助企业应对环保与上游环节成本的压力,在企业与政府沟通之间做好桥梁,承担相应的职责。
  干皆康: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其总结性地概括了我国目前正处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GDP增速换挡期和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认为其总结得很切合实际。对于玻璃行业而言,我们也将面临着消化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增长率的下降及产业升级逼迫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行业面临的困难是全方位的,这不仅是一个短期问题,也是一个长期挑战。
  蒋毅:事实上,政府在推广节能绿色建筑建材以及其相应标准方面都给予了较明确的规定,而这正是我们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正因此,城镇化、绿色建材、高技术产品等将是玻璃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需求与方向。具体到我们企业自身而言,我们近期的目标就是将真空玻璃产品的技术做的更加完善,努力降低生产能耗,提高产能和生产效率,进而争取将我们成套的技术设备加以复制推广,推动整个行业的水平提升,将对社会的贡献做到最大化。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