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新闻 » 会员新闻 »

北玻:金碧辉煌 将创上海中心新亮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14 09:18 浏览次数:441
      如果你想看中国经济的崛起,你就看一看上海中心大厦,632米的高度将向你展示中国在全球中的经济地位;但如果想了解“中国创造”的扎实功底,就去看一看 位于中心裙楼的金色肌理玻璃,金碧辉煌的造型,将向你推出一个梦幻般的神话。 如果说上海是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门户,那上海中心大厦就是该门户的中心,而中心裙楼的金色肌理玻璃则是这个中心最大的亮点。

      而这,正是北玻演绎出的又一个神奇而完美的杰作。
 
      试验台上亮起了金色的光芒
 
      事情还得追朔到去年的9月30日。正准备回京休假的上海玻璃公司总经理陈春兰和销售经理张会娟在火车上接到了一个电话,内容是上海中心大厦裙楼玻璃遇到了技术难题,无法推进了,希望北玻能够尽快为他们提供样片,以解燃眉之急。
      原来,上海中心业主最初把上海中心的项目全部交给了某知名企业,但是在裙楼玻璃设计的实施中,该企业始终无法实现设计师的构想,样品也达不到设计师提出的要求。于是上海中心多方打听找到了北玻,他们知道了北玻在超难度、超大玻璃加工方面有有技术有实力。
      接到电话后,两人就在火车上紧张的忙碌起来。打电话给还在公司留守的人员,安排原片的购进、图案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以及颜色的标准等等,要大家抓紧一切时 间做准备。10月4日一上班,样片就开始制作了。而陈总和张会娟假期也没有休完,就急匆匆地赶回了上海。陈总带领技术人员设计、调试着各种方案,张会娟则 拿着样品,一次次地在公司和上海中心工地往返穿梭,让设计师选择、对比、认可。短短十五天,就得到了设计师满意的认可。
      十五天看似短暂,却是上海玻璃公司技术人员如同梦魇的日子。因为样片的图案设计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而他口头传达的“金色、有肌理立体感、灯光效果” 这几个模糊的字眼,可以诞生无数个不同的效果!什么样的图案才是设计师心中最理想的概念呢?这只能靠北玻人自己的悟性来揣摩实现。“没有标准才是最难的”,技术总工高拂晓感叹地说。
      于是,上海玻璃公司开始踏上了艰难的探索之路,他们拿着自行设计的肌理图案,揣着纯金的手饰,跑遍了松江的大小油墨厂,一次一次的调试颜色,仅金色就试了 二十几种。“金色肌理”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很活的概念,“既要达到金色效果,还有满足玻璃的加工工艺,达到好的稳定性。”陈总说,选材太难了!后来在与各 行专家进行多次的沟通后,终于筛选出含金闪点材料和加工工艺,最终达到酷似24K金的效果。
      当张会娟带着这块闪烁着流光溢彩的玻璃样片出现在工地上的时候,上海中心的设计师和业主立即被它深深吸引了!这简真就是一块用24K黄金做成的玻璃,色泽极为纯正,透过半透明的表面,里面若隐若现地呈现出非常自然的、充满立体感的肌理条纹图案,而这正是一直萦绕在设计师脑海里的理想形象!当即,玻璃就被安装在上海中心花巨资建造的1:1的试验台上,这时正值华灯初上,设计师打开了玻璃背后的灯光,顿时,试验台上被一股美伦美焕的金光所笼罩,从玻璃周边缝隙 中透出的柔和灯光与金色的玻璃融为一体,真是如梦如幻,设计师再一次陶醉了。
      然而问题又来了。由于设计师要打破常规,实现立体感,所以要求把玻璃金色加工面放在第二面和第四面,第四面就是玻璃背面的最后一层,和墙体有一个不大的缝隙。因为玻璃全是裸装的,如果雨水流过,将会在玻璃的金色加工面形成一个难看的水渍,又无法清洗,于是业主方又对北玻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玻璃公司想尽办 法通过试验研发,最终采用了一种纳米技术的促进剂,将其与玻璃紧密结合,形成了致密的油亮保护膜,灰尘、水滴就不再容易被附着渗透,犹如茶叶的“泼水”效果。绝妙的设计,先进的技术,让设计师连声称:“好、好!”。
 
    为了荣誉,北玻人拼上了!
 
    项目是拿下了,但是将要面临的困难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因为他们知道,裙楼玻璃在中心大厦所有的玻璃中是最难做的,工序也是最为复杂的。
    裙楼玻璃分为三大部份,一部份是双银镀膜玻璃,面积不大,色泽要求的却是极为苛刻;另一部份是印有“上海中心”的印刷玻璃,尺寸超大;再一部份就是金色肌 理玻璃,整个大楼的亮点,图案色泽更为严格,这些玻璃的精度要求都是千分之0.5,远远超出了国标六倍。除此之外,异型玻璃也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用生产部 长段旭阳话说:“有二分之一的玻璃都是不规则异型的,还有6米超大的,目前都没有合适的设备进行加工。”“尤其是15000块的金色肌理玻璃,没有一块是一模一样的。”陈总说这些玻璃与阳光谷和国家大剧院似乎同出一辙。
    但是,“要干就要干有挑战性的,这才有意思。”陈总不屈的性格造就了上海玻璃公司敢拼敢打的作风。又是一个10月1日,这时正式接到供货通知的陈总召开了 全体员工动员大会,并发出了“为荣誉而战”的号召。她说:“这是上海北玻冲击高层建筑的一次里程碑,不仅为下一步开拓市场创造了红利,也为上海北玻做大做强开辟了一个新起点”。她要求:该项工程虽然难度大,要求高,但正是我们提升技术水平的一次机会,我们必须精益求精,必须做到最好。
    在荣誉和责任的感召下,玻璃公司全体员工拿出了高昂的工作干劲,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没有超大设备,那就充分发挥北玻设备优势,自己造。中空的上片、合片没有设备,工厂自制设备实现自动生产线;异型玻璃没有相对应的磨边机,工厂自制轮磨机,专磨带弧形的斜边;6米长的丝印玻璃没有同 等规格的机器,工人就自制超大丝印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设备优势。
    精度要求是上海中心大厦最为重要的指标,因为裙楼玻璃完全处于人们可见的视野中,人们抬头就能看到,稍有不平整,就会影响整个镜面。然而,对于有着4米多长的超大玻璃,要保证直线度和平整度达到千分之0.5,谈何容易!首先是玻璃钢化后的平整度,如果没有先进的钢化设备,要保证这个精度根本就是梦想。所幸 的是,北玻新研制的无间隙钢化技术适时地出现了!凡参加这个项目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次北玻新一代无间隙钢化炉可是立了大功,它完全实现了千分之0.5 的平整度的标准,且非常稳定,工人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这不能不说是上海玻璃公司的幸运,也是北玻十几年技术不断创新的回报!
    然而,钢化玻璃仅是4层8mm夹胶+中空(总厚约50mm)中的一层,后续的夹胶和中空每一个环节都还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误差,要想成品也保证千分之0.5 真是难上加难。就拿镀膜玻璃和超白玻璃的夹胶来说吧,由于镀膜和超白玻璃的吸热程度不一样,在加工时,温度就会使超白玻璃发生变形,从而带动被SGP胶紧 紧粘住的镀膜玻璃也发生变形。除此之外,中空时玻璃之间的相对位置也会产生误差,甚至玻璃在放置中也会因为自身的重量发生偏移。
    这一切,都给这个高精度的工程增添了空前的难度。然而,上海玻璃公司敢接下这个工程,就一定有它的实力做支撑。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家遇到问题想办法,遇到 挫折不气馁,生产部长段旭阳每天带领着各工序负责人随时监控着每一流程的工作情况,不放过任何一点看似很小的问题;高拂晓也天天泡在工厂中,随时处理突发的技术问题;工人们则更是小心谨慎地操作着每一块玻璃,像对待自己的婴孩一样。一位员工自豪地告诉我,目前加工玻璃的成品率几乎达到了99%!
    如果说仅靠认真态度和拼搏精神就能把难以实现的任务完成好,这难免有点“极左”嫌疑了,那到底是什么能让上海玻璃公司一次一次地完成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呢,记者在偶见了一本“上海中心工程作业指导书”后找到了答案。那是一本详尽描述在切割、磨边、丝印、钢化、镀膜、夹胶、中空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工作流程, 内容全面丰富、细致,即有上海中心裙楼检验标准,也有原片检查、玻璃的落架顺序,甚至细化到了操作人员配带的衣帽口罩等。这一切终于让笔者明白了,任何成 功绝不是偶然的,胆量也不是空穴来风的,一切都是靠制度和规范做依托的。
 
    责任、自豪,注入到每一位参战人员心中
 
    记者来到生产现场,看到现场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专注地为最后一批镀膜玻璃做夹胶、中空。夹胶工序把夹胶后的玻璃转送到中空,中空随即进行着除膜、清洗、贴压条、玻璃压合、中空、封胶等工作,整个生产秩序井然,操作轻车熟路。
    负责夹胶工序的,今年才26岁的徐章雄告诉我,他来北玻8年了,参与过阳光谷和十六铺码头的工程,他说阳光谷难点在异型玻璃多,但精度并没有上海中心的高,而上海中心除了使用的SGP胶比阳光谷用的PVB难加工外,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千分之0.5,这个让他们感到压力很大,但同时他也感到很幸运,因为有了这些经历,他在未来会变得很自信。他非常庆幸自己能有这个机会。
    中空区一位叫刘京生的员工,也是来北玻8年了,对公司承揽的几项大工程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说,当时阳光谷主要是夹胶,他没参与进去,阳光谷建成后 他还专门跑去看了看。看到晶莹剔透的阳光谷傲然挺立在上海大都市的繁华之中,他心里虽然也很自豪,但毕竟有一丝遗憾。这次终于能够直接参与到上海中心这个 大工程中了,他非常兴奋,他说以后再去上海中心参观的时候,他一定会非常自豪地说:“这是我做的!”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我们得知上海玻璃公司已为上海中心送去了543块玻璃,这些玻璃目前都已经顺利地安装在裙楼上了,且没有一件不符合要求,用业主的话说,比样品还要好,他们非常满意。笔者亲眼目睹了玻璃装在裙楼上的全过程,看着一块块漂亮华丽的“衣裳”装裹在“上海中心”的身上,心里也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我也想说:“这是我们做的!”
 
    日新月异的技术让“中国创造”更加奠定根基
 
    玻璃安装的顺利,不仅是北玻的玻璃做得好,还有一个原因值得一提,那就是工程方给我们提供的图纸采用的是BIM技术。BIM全称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在电脑中构建建筑3D模型,让人可以直观地看到大楼各个角落。记者在高拂晓的电脑里看到了业主方为我们提供的玻璃部分的BIM,这里的玻璃每一块都可以任意取下、测量尺寸,观察位置。
    高工说,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我这块玻璃将要安装的位置,而且通过这里计算的尺寸加工绝对是精确的,让人放心的。不再像以前做国家大剧院时,由于前面的玻璃有误差,积累到后面的玻璃时,不得不到现场一个玻璃一个玻璃地测量才敢下订单了。记者看着梦幻般的BIM技术,感慨如今的科技真是日新 月异、突飞猛进,有隔世的感觉。
    这也正如我们的镀膜和钢化一样,钢化的新技术----无间隙对流炉经过了痛苦的十月怀胎,终于在这个重大的工程中充分展现出了它不可估量的价值,这就是我们不断创新的结果;双银镀膜也是一样,通过数年的摸索,今天也终于在这项重大的工程中得以成功展示,这不能不说是北玻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探索的回报。事实证明,如果北玻没有这些日积月累的沉淀和日新月异的进步,就没有今天这么辉煌的成就,也没有上海中心如此华丽的金色幕墙,更没有了今天的自信和骄傲!
    当然这一切,上海玻璃公司也是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代价的,他们的拼搏为这份荣誉增添了实质的内容,他们成就不仅体现着北玻的实力,也彰显着北玻的精神。我们相信,经过无数次考验和挑战的上海玻璃公司,未来必将在这上海这块土地上如鹰展翅高飞,取得更大的成绩!
 
[ 会员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留言咨询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