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新闻 » 会员新闻 »

明弘玻璃:升级破解产能过剩“魔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8 09:23 浏览次数:220
       “去年,公司生产1500万重量箱,实现全产、全销、全收。”14日,沙洋经济开发区,湖北明弘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言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说。
 
      身处“产能严重过 剩”的玻璃行业,明弘玻璃何以笑傲江湖?
 
      章言清给出答案:壮士断腕,果断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
 
      三次转型,步步升级
      
      明弘玻璃脱胎于湖北荆玻集团,创始人王明洪从承包荆玻集团一条生产线起步,最初生产普通格法玻璃,因产品单一,市场有限。
      
      意识到危机的王明洪主动求变。2009年,明弘建起4条生产线,生产超白、超薄、压花玻璃,产能扩张到300万重量箱,成为全国同行业中格法玻璃的翘楚。
 
      市场突变!2010年,先是消费升级导致格法玻璃市场地位弱化。随后,国务院出台政策,淘汰格法工艺平板玻璃落后产能。明弘玻璃面临“政策淘汰、技术滞后、产能过剩、产品滞销”的生死危局。
 
      如何转型?公司计划新上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又遭遇国家产业政策当头一棒:平板玻璃作为六大过剩产能行业之一,停批新增产能。
 
      何去何从?董事会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研判玻璃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并向工信部、环保部咨询,最终拍板:进军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LOW-E玻璃,高起点、高台阶,重振雄风。
 
      2011年底,在沙洋县的支持下,明弘玻璃以产能“等量置换”的方式,在沙洋经济开发区新建两条LOW-E玻璃生产线。
 
      资源循环 绿色发展
 
      2012年,明弘投资 10亿元的LOW-E玻璃生产线一期工程动工,次年3月建成投产;2014年12月,二期项目投产。
 
      两条LOW-E玻璃生产线建成,明弘成功转型升级。去年,公司生产玻璃1500多万重量箱,产值8亿元,上缴税金3500万元,同比增长120%,成为同行中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
 
      发展新型优质节能玻璃的同时,明弘主动关停两条格法玻璃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200多万重量箱,落后的格法玻璃工艺彻底退出。
 
      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窑炉温度达1000多摄氏度,排出后有400多摄氏度,不利用很可惜,还造成了排放超标。”章言清说,公司从北京天壕节能科技公司引进余热发电技术,从秦皇岛玻璃研究设计院引进纯氧助燃专利,走循环经济之路,降低成本。“余热一年发电570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2264万元,折合少燃标煤1.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780吨。”章言清说,采用纯氧助燃技术后,能提高玻璃产量8%,提升质量10%,节约天然气1033万方/年。
 
      补齐短板,延伸链条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平板玻璃产能过剩,利润空间收窄。明弘意识到只有走玻璃精深加工之路,延伸产业链,才能赢得更大效益。
 
      去年底,明弘玻璃投资10亿元、年产1200万平方米离线镀膜玻璃及其深加工项目动工,今年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
 
      以现有国内最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为依托,明弘向辐射镀膜玻璃、钢化玻璃、中空玻璃等深加工玻璃领域发展。同时,日产600吨的汽车玻璃等高新技术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
 
      应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沙洋坚持创新发展,推进玻璃产业向低碳化、艺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引导具有上下游产业关联的玻璃企业集聚发展,支持优势玻璃企业整合兼并重组,提高整体竞争力。
 
      以明弘玻璃为龙头,沙洋加快推进玻璃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新型建材玻璃;微晶板及高档装饰板;玻璃工艺品;光伏、汽车玻璃四大玻璃产业链。“十三五”期间,沙洋规划建成双百亿产业园,形成中南地区最大的玻璃产业基地、玻璃产品集散地、玻璃行业高新技术转化中心,成为中南地区“玻璃航母”。“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指出,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具有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空间。我们要继续推进玻璃产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其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说。
[ 会员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留言咨询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