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浮法玻璃工业发展态势浅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19 来源:中国建材报 浏览次数:1334
核心提示: 随着玻璃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创新,浮法工艺已成为我国平板玻璃生产的主导技术。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营浮法玻璃生产线21
      随着玻璃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创新,浮法工艺已成为我国平板玻璃生产的主导技术。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营浮法玻璃生产线215条,新增浮法线34条,浮法玻璃产能7.6亿重量箱。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大的“玻璃体”。
    我国浮法玻璃工业结构优化、品种增加,速度与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建设周期、投资规模、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建设周期由过去的18~22个月缩短到10个月左右;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配生产设备、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建设投资大幅下降;能耗、成本、总成品率、劳动生产率、窑龄等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2010年,600吨及以上熔窑比重达到60%,700吨及以上熔窑比重达到34%。浮法玻璃熔窑大型化及采取各项节能降耗措施使熔化热耗下降,浮法玻璃每千克玻璃液熔化热耗从2005年的8160千焦耳下降到2010年的6520千焦耳。每重量箱玻璃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19.5千克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4.5千克标准煤,下降幅度达25.7%。每条浮法线劳动生产率可达6000~8000重量箱/人,窑龄已普遍达到5~8年,甚至超过10年。浮法玻璃品种从普通厚度扩展到超薄(0.55~1.3毫米)、超厚(15~25毫米),开发了在线镀膜玻璃(阳光膜和Low-E膜)、自洁玻璃、超白压延玻璃、本体着色玻璃、微晶玻璃、防火玻璃、TCO导电膜玻璃、TFT-LCD玻璃基板等新品种。
    当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浮法玻璃工业快速发展,中国浮法玻璃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为世人所瞩目,但是中国浮法玻璃的质量和品种、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效率与能耗等诸多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目前行业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量多年雄踞世界第一的我国浮法玻璃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主要表现为浮法玻璃外观质量偏低(最主要问题是微缺陷和均匀度水平不高)、企业管理体系的维护和保持能力较弱、检测和分析能力不强、质量认证的种类偏少等,同时还存在相当数量平拉(含格法)等落后工艺生产的玻璃和低档浮法玻璃,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先进生产力还需大力扶植和发展。
    二是产业集中度不高,行业产能过剩风险仍然存在。玻璃企业过于分散,全国浮法玻璃企业200余家,规模只有600余万重量箱,前10家集中度不足60%。2010年全国浮法玻璃产量达到7.6亿重量箱,2011年在建和准备复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仍有30多条,产能为1亿多重量箱,如果全部投产,可能将出现周期性产能过剩,平板玻璃行业潜伏着再次下行的风险。同时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出台后,产能过剩的矛盾恐将更加突出。
    三是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代价大。我国当前平板玻璃能耗偏高,平均热耗为6520千焦耳/千克玻璃液,比国外平均水平高20%,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2%,熔窑热效率比国外平均水平低5%~10%。目前大多数厂家以煤焦油或天然气为燃料,部分厂家为降低成本,2008年以来陆续使用石油焦,大气污染排放问题较为严重。在当前未经治理情况下SO2、NOX初始排放浓度均在2000毫克/标准立方米以上,高出标准2.5~3倍;颗粒物排放一般情况下初始浓度为200~400毫克/标准立方米。据调查,当前约有20家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安装了脱硫除尘等窑炉烟气治理设施,不到企业总数的10%,大部分企业还未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治理。专家指出,“十二五”期间,玻璃行业在进行节能减排大力推广余热发电的同时,控制平板玻璃行业的产量与污染物排放已迫在眉睫。
    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硅质原料的选矿回收率偏低,仅为65%~80%,产生的超细粉在30%左右,如此大量的硅质超细粉原料如果不加以综合利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按目前平板玻璃产量计算,每年消耗硅质原料近3000万吨,无效排放达750万吨以上。采用配合料粒化工艺,可促进配合料各组分反映充分,提高配合料受热能力,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四是运行环境严峻复杂。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未消除,“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增长也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特别是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加之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政策约束,以及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浮法玻璃行业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同时,建材企业能源和原材料购进价格较快上涨,人工和利息支出成本上升;部分建材产品遭遇反倾销案件增多,建材出口形势严峻,建材工业经济发展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
   “十二五”行业关注要点
    2010年,我国浮法玻璃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的作用下,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在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和计划的情况下,建材行业特别是浮法玻璃行业面对着良多机遇与挑战。展望我国跨世纪浮法玻璃工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走低碳排放的行业发展之路。玻璃工业属于国民经济中资源、能源依赖型的原材料工业。其产业基本特征是原料离不开矿物,生产离不开热工窑炉,有兼具“矿业”加“窑业”的产业特征。为此必须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排放作为产业发展的中心课题。今后要围绕提高浮法玻璃节能、环保、质量、增加新品种等主题开展工艺技术与成套设备的研发,力争在浮法玻璃在线表面改性、碎玻璃回收利用、全氧燃烧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等方面取得成效。目前,研究开发的适合玻璃熔窑工作特点和烟气特性的余热发电技术已在广东信义、德州晶华等玻璃企业应用。德州晶华集团余热电站的装机容量是7.5兆瓦,3条浮法线余热锅炉全部启动,基本发电量在6500千瓦时左右,能够全部满足3条线的使用。晶华集团采用浮法玻璃包装裸装新工艺,年节约木材8600立方米;实施碎玻璃回炉利用,实现了无固体废料排放。另外,全氧燃烧技术已在安徽华光集团生产线成功改造运用,实现了我国首条全氧燃烧玻璃生产。今后要全面探索建立并完善玻璃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巩固玻璃行业自身废水、废气、余热等全面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玻璃行业与化工、电力、建筑等行业及全社会之间的循环经济作用。
    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结构调整。一是推广应用具有节能环保特性的Low-E玻璃、Low-E中空玻璃。按照新的《节约能源法》,到2020年全国新增建筑全部达到节能65%的目标。随着国家建筑节能战略的实施,Low-E玻璃等节能玻璃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将是未来5年内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也是目前投资的热点。二是注重新能源玻璃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有效拉动了太阳能玻璃的快速发展。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的超白压延玻璃发展迅速,目前已建成30余条生产线。用于太阳能电池基板的超白浮法玻璃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用TCO导电膜玻璃等都将成为新的发展热点,特别要关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市场前景。三是深加工玻璃。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玻璃是玻璃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玻璃工业不能仅仅限定在原材料工业,而应向制品工业发展,占领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从政策上鼓励优质浮法和特殊品种产品的生产,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发展玻璃深加工项目。我国平板玻璃加工率仅占原片量的1/3左右,而发达国家为60%~70%,相比之下还有很大差距,更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前景。要做好玻璃深加工产品的市场推介工作,把相应标准、规范和图册等前期基础性工作做好,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扩大市场。
    三是促进行业重组联合,发展大集团。目前玻璃行业前10家集中度仅为60%,行业集中度分散,并且2011年在建和准备复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仍有30多条,区域市场将出现阶段性供给过剩的局面。业内人士表示,玻璃业内企业重组迫在眉睫,今后要结合过剩产业的调整,进一步加大行业并购重组力度,支持大集团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基础配置原则,通过优胜劣汰和重新“洗牌”,重组玻璃行业,有实力的大企业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做强做大;另一方面政府和行业协会要通过政策、金融、协调等方式,给予强有力支持,尽快确定玻璃行业国家重点支持的大集团名单(10家左右)。对现有玻璃企业的整合已经迈开了步伐。现在业内的重组主体主要是两个,一是建材行业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另一个是联想旗下内资背景的弘毅投资,海外的玻璃巨头大多选择独资建厂。目前中国建材集团已经成功整合洛阳玻璃集团、方兴科技、中联等企业,实现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发挥了重组后的整合效应,打造了浮法玻璃平台;弘毅投资继中国玻璃之后,在华北地区又有新的动作,谋求下一步发展。
    同时,资本运作的层面还有很多,国内资本市场也给予了很大关注,例如中信证券、申银万国、华泰联合证券等公司在不同层面上对玻璃行业发展予以了关注和支持。近年来,沙河市顺应行业整合趋势,成立了沙河玻璃集团,对沙河市玻璃行业进行整合,增强沙河市玻璃行业竞争力。在国家政策及省市领导的要求下,沙河以玻璃集团为支撑,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销售收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及沙河市玻璃的市场影响力,以期跻身国家未来将重点扶持的十大玻璃集团之列。这是国内玻璃行业整合的几大典型案例,目前市场对此也有较高的预期和投资热情,但玻璃行业整合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中国建材集团专门成立了玻璃公司,以求尽快解决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信,只要过了这一道坎,行业重组的坦途就在前面。2011年将是玻璃行业重组的又一起点。
    四是自主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由于受到国外的技术封锁,我国平板玻璃工业被迫走上自主创新之路,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购买皮尔金顿公司专利技术使用权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我国自主开发成功的“中国洛阳浮法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与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我国浮法玻璃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我国玻璃工业的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洛阳浮法技术”的发明、提高、完善和推广。目前全国209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中,接近90%都采用了这一自主技术。这是我国建材工业坚持自主创新结出丰硕成果最典型的案例。近年来,我国玻璃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自主创新,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为玻璃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政策也为自主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资金支持,为玻璃行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同时,自主创新应是全方位的创新,既可以表现为技术、工艺、产品等内容的创新,也可以表现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还可以表现为包括企业文化、制度、管理、组织、营销在内的管理创新。现阶段特别是要抓好企业的管理创新等基础性工作,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快推进管理精细化,切实加强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流程的控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通过加强基础管理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在搞好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同时,还要更加关注和重视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又可避免重复建设的优越性。国家今年还要划拔专款,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我们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国浮法玻璃工业正朝着调整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控制产能总量的方向健康发展,并彰显自身优势。“十二五”期间,我国浮法玻璃工业的规模将更加扩大,品种结构将更加齐全、更加合理,经济效益将稳步提升,竞争能力将再次得到提高。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