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 正文

来了!绿建热点速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0 来源:绿色之声 浏览次数:17

       各地“保交楼”措施现雏形,市场修复行情有望延续——

       各地政府积极成立纾困基金、派遣工作组督促项目复工。郑州、武汉、南宁等地设立大额专项纾困基金,助力商品房存量、收购等项目;苏州、重庆等地成立房地产问题项目小组实施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督促其早日完工。

       诸多房企开展自救,积极落实“保交楼”政策。恒大与多家信托公司签署协议,将部分项目剥离给信托公司保障后续资金流入;佳兆业、融创等地产公司尝试通过收购、拍卖、合作开发等方式引入资金,保障项目如期交房。

       金融机构助力纾解房企资金问题。中国华融与阳光集团签署《纾困重组框架协议》,参与问题楼盘盘活、困难房企救助等解围纾困工作,目前已有中国华融、长城资产、信达资产等4家全国性AMC先后参与出险房企的收并购行动。

       国家能源局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做好油气开发项目备案填报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包括油气产能建设、相关配套及符合产业政策的声明,确保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央行营管部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对绿色低碳和能源保供的统筹支持。

       2022年服贸会工程建筑专题聚焦绿色建筑、智能建造、建筑工业化、城市更新等行业热点前沿,展示了工程建筑从建造到运维的全流程碳排放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手段等。

       广州拟出台碳普惠新规,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购买自愿减排量抵消碳排放。

       今年7月,我国高温红色预警发布量同比增幅达753%,多地出现40℃天气。持续高温下,部分家庭电费较6月翻了近7倍。

       极端气候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报告指出,2000年至2019年,全球共发生7348起重大灾害,经济损失约2.97万亿美元。

       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飙升,英国家庭中兴起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热潮,相关产品行情上涨。

       澳洲众院通过加速减碳排法案,目标在2030年前,碳排量比2005年减少43%,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的目标。

       印度政府批准,到2030年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排放强度从2005年的水平削减到45%的计划,并为能源、钢铁和水泥行业的主要排放单位启动碳交易市场平台。

       今年4月起,起始于南亚印度等地的极端高温,几乎卷席了整个北半球,引发多国多地区大面积旱情、农作物减产、河川水库水位大幅下降、森林大火持续蔓延等一系列气候事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全球热浪趋势正转向常态化、持续化,全球变暖是背后推手,同时发出警告,极端气候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关键就在这几年”,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可能超出《巴黎协议》的极限值。

       在创纪录的高温影响下,北半球的城市经历了多重“蒸烤”体验,也让人类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有了更为切身的感受。今年IPCC发布了六次评估报告,其中《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全面阐述了气候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共生关系。

       报告强调,“我们的气候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未来就在我们手中。”现在已到了全球共同控制气温上升的关键时间节点,就在这几年,各国的温室气体必须深度减排,特别是在石化类能源系统,这一行动能否落实,将关乎到人类未来。如果错过这关键的几年,跨越了气候临界点,即便是用数十年再力挽狂澜、亡羊补牢,地球也将进入不可逆转的“人间炼狱”。

       报告称,自出现人类原始文明,6500年来地球还未如此炎热过,人类社会也没有经历过如此快速的剧烈升温。大约在公元800-1300年,也就是我国的唐宋时期,出现过一段异常气候,即中世纪温暖期,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1850年相同。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分水岭,1850年后,石化能源大量应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急剧增加,完全超出了地球对碳排放的自然吸收消化能力,全球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开始了攀升。

       当前,多国因为能源危机重启了石化能源的应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之高,是过去200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全球海洋冰川暖化速度,是一万多年以来前所未有的;近一百多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令人不安的是,格陵兰岛冰盖最高气温超过30℃,北极海冰面积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这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关键指标,充分证明地球变暖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第一危机。

       报告指出,人类生存的底线就是必须守住2℃红线。从目前态势看,地球温升控制在1.5℃的目标已难以实现。今年的极端高温下,全球约有一半人口生活在高度脆弱的环境中,大部分物种也都呈现出脆弱性。如果延续当前政策,未来地球的升温肯定会超过2℃。

       而限制在2℃以下,又必将对发展中国家的GDP造成损失,这是各国推行减排措施时难以绕过的担忧。从目前看,经济和人口增长仍是全球碳排放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因素。各国只有一条路径能实现这一目标,就是采用全面、有效和创新的应对措施,协同减少适应和减缓之间的制约,才能改善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报告将这一解决方案框架称为“具有气候恢复力的发展”。

       以占全球终端能耗31%的建筑领域为例,报告指出,在2050年实现零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潜力将达到82亿吨二氧化碳。这一观念与原则必须得到全球的认同与实施,即“在建筑的全生命期内,尽量避免对能源、材料的过多需求。”换就话说,就是要从追求“效率”转向“适足”,即以全球排放极限作为约束,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筑建造和运行造成的碳排放,重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总之,全球变暖是否失控,关键就看这几年。


[ 政策法规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